博文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均由之一原创,文章合集名为《公民常识》,有意转载、出版、翻译本站文章的人士均可 无偿 使用,无需联系作者授权。使用时请不要删除或修改,除非迫不得已。       智者千虑尚有一失,愚者一虑漏洞百出,欢迎您批评指正,只要文章对您的思考有所裨益,作者就深感荣幸。       作为中国人,作者希望所有中国人的思考,能够让中国的民主制度引领世界走向真正的民主大同。       本站没有作者联系方式,相互了解,不如相忘于江湖。

51 论辛亥革命: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革命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真正的革命只发生过一次,就是辛亥革命,而且这场革命的目标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实现,中国人依然需要继续进行这场革命。 秦朝之后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生过革命。从秦到清,虽然政权在不断更迭,但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皇帝的姓氏和国号。如果一个农民在秦始皇的时候睡去,在光绪年间醒来,那么当他醒来的时候一定不会觉得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社会,因为一切都没变。 辛亥革命则不同,辛亥革命用民主、民权的思想来否定皇权,让两千多年禁锢中国人的皇权思想被彻底的否定。这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地方,也是孙中山先生最伟大的地方。辛亥革命之后,虽然有人想要学袁世凯做皇帝,但再也没有人敢学袁世凯公然称帝了。 虽然最高领导人并不是真正通过选举上台的,但是想要上台都必须要走一个选举的流程,否则就没有合法性。这个虚伪的选举流程,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实际上这恰是皇权已经不复存在的一种体现。他分明可以直接宣布自己就是终身最高领导人,可是他为什么不敢这么做?因为民主已经是一个命门,他不敢公然去挑战这个命门,否则就会因为激起民意,迅速下台。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否决了皇权思想,但并没有让中国实现民主。虽然台湾因为有伟大的蒋经国先生,让台湾走向了民主,但大陆直到今天依然是专制社会。正如孙中山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需要今天的中国人继续完成。 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每一个推动这场革命的中国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将会亲眼见证一个奴役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制度被彻底的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将会亲眼见证中国走进民主制度的新篇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批中国人成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创立者,这绝对是千载难逢可以彪炳千古,名垂后世的历史机遇。 如果此刻中国大陆的领导人有这种历史眼光,那么他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中国建立一套可行的民主制度,让中国彻底变成民主国家。因为一个引领中国走向民主的领导人,他的历史地位不仅一定会 远超秦皇汉武,他还将会是让后世无法逾越的领导人。 为什么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都未能带领中国走向民主?因为皇权思想已经侵入他们的骨髓,不管他们嘴上说什么,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始终是否定民主的。此外,与他们同时代的中国人,也同样被皇权思想侵蚀,认为自己做臣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他们像皇帝一样专制,中国人也普遍能够...

50 论跨国贸易:先进国家剥削落后国家的重要手段

乾隆时,英国的马嘎尔尼率团来华访问,其重要目的是为了与清政府建立贸易关系,被乾隆拒绝。道光时期,英国人看无法说服清政府做生意,就采用武力逼迫清政府和他们做生意,于是发动了鸦片战争。 在英国之前,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国打仗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抢地盘、抢财产。英国人却是头一个把抢地盘、抢财产放到次要地位,把强迫做生意作为核心目的的国家。为什么英国要如此执着的和清政府做生意?这个问题是否也曾经让你感觉到困惑? 在《论剥削》一文中,我们已经讨论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剥削的问题。当两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处于同一水平时,相互之间的贸易,可以达到互通有无的效果,但是不会发生剥削的情况。可是当两个国家的生产效率不对等时,相互之间的贸易,除了可以互通有无,还会导致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剥削。这就是英国为什么执着和清政府开展贸易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种剥削并不全是有害的。只要落后国家在贸易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先进国家的技术,并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这种贸易虽然剥削了落后国家,但是依然会促使落后国家比之前更加富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通过跨国贸易不断被西方剥削,但是国民财富依然在不断增加的原因。 只要先进国家一直在科学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那么就可以一直剥削落后国家,这是西方国家一直要努力引领世界科技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国家一直要强调要保护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引领科技,保护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一直在跨国贸易中保持剥削的地位。正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剥削全球所有落后的国家,才使得西方国家可以让自己的公民少劳动,多收入,这是西方国家普遍富有的重要原因。 如果落后国家一直不能在科学技术上有所突破,一直处于科学技术落后的状态,那么就意味着,落后国家将一直被先进国家剥削。落后国家想要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努力提供本国的科技水平,当自己的科技水平达到先进国家时,就可以避免继续被剥削,当自己的科技水平超越先进国家时,就可以反过来剥削他们。正因如此,先进国家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外,还一定会想办法打压落后国家的科技进步,因为先进国家知道自己一旦被超越,就会被剥削。在这剥削与反剥削的竞争中,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从人人平等的角度来说,如果在跨国贸易中,有部分国家可以一直去剥削另一部分国家,那么显然是不公平的。最公平的做法是,让所有国家都处于同一科技水平,这样...

49 论简单化:民主越发达,社会越简单

     专制国家的统治者一定会把简单的问题复 杂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专制统治者的基本要求。他们的要求有两个。其一、要有足够多的不劳而获的岗位,以此来供养不断膨胀的统治阶层;其二、要时刻在被统治者面前展示他们的正确与英明。 为了创造出更多不劳而获的岗位,他们的方法是把本来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安排十个人来解决;把本来一个步骤就能解决的问题,安排十个步骤来解决。总之,他们会顺着这个思路,穷尽所能的把各种简单的社会问题进行复 杂化。从而创造出各种根本不需要的社会岗位,以此来供养那些不劳而获的阶层。这就是从古至今,专制国家无一例外都会出现冗官、冗吏、冗员现象的原因所在。 为了展示他们的正确与英明,他们会说官话、套话、废话,会创造出各种新词,会提出各种新的思想。这些话,这些词,这些思想,不仅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反而是解决问题的严重障碍。更可笑的是,这些话,这些词,这些思想,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们自己可能也不清楚。可是他们天天还是要表演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就不能掩饰他们的愚蠢与无知,不能展示他们的伟大光荣正确。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都是把复 杂的问题简单化,越是能力强的人,越是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可是专制体制遴选人才的效果,永远都是 “ 优败劣胜 ” ,所以专制的越久,统治阶层越蠢。这些蠢货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就会不断的把简单问题复 杂化。 这种把简单问题复 杂化的做法,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它会传染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导致人们从生活到工作,时刻都被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包裹,人们要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不断的花费时间和金钱。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把每一个人牢牢的困住,除非你在社会的顶层可以摆脱这些关系对你的窒息,否则这些社会关系一定会在某个时刻让你感觉到极度的崩溃与绝望。 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一定是社会关系从复 杂变简单的过程。社会关系简单化,与国家民主化,必然相伴而行。 在《论等级观念》一文中,我们提到,在民主社会每个人都有两重身份,一个是公民身份,一个是职业身份。公民身份千篇一律,职业身份千差万别。 从公民的角度来说,我怎么生活,如何选择,全凭自由。只要公民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公民可以从心所欲。因此对于公民而言,社会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守法。法律对于公民而言,又是每一个人一直学习的课程,所以绝大多数公民都会对法律有足够的...

48 论孝:只有伟大的儿女,没有伟大的父母

我们总会认为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孝是应该的。实际上我们的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父母的爱谈不上伟大,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爱自己的本能。子女承载了父母的基因,子女延续了父母的存在,子女是父母的分身,爱子女在本质上就是爱自己,既然是爱自己 , 当然就不能称之为伟大。 相反,人在本能上是不需要孝敬父母的。虽然人在年幼时被父母抚养,得到了父母的爱,但是在人成年后也会抚养自己的子女,也会把爱给自己的子女。在这个不断繁衍传递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爱,也付出了爱,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人就算不孝敬父母,也是基于生物自利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是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在某些方面可以违背自利的天性,而孝就是其中一种。当某个行为违背了自利的天性,且又是善良的,那么这个行为一定是伟大的,所以孝称得上伟大。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把已往的认知更新为,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子女的孝是伟大的。 忠孝是中国人最核心的两个人生追求。若能忠孝两全,就可以称得上完人。这种忠孝观,表面上是忠诚于国家,孝顺于父母。而实际上忠诚的对象是君主,因为君主代表国家,孝顺的对象也是君主,因为君主是君父。不仅君主是父亲,君主的正妻也要母仪天下,普通的官员也被称为父母官,所以对于一个百姓来说,每个人都有三类父母,第一个类是真父母,第二类是父母官,第三类是君父国母。这样对一个百姓而言,孝顺就意味着要孝顺以上三类父母。而这恰恰是统治者所需要的。与此同时,统治者还可以利用百姓的真父母给百姓灌输孝顺的观念,因为真父母也是孝顺的受益人,他们自然会乐意灌输这种符合统治者需求的观念。正因如此,不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如何更替,任何一个君主上台,他们都会大力推广忠孝观,因为他们都需要用这个观念来统治百姓。回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凡是被统治阶级大力推广的,对老百姓而言都不是好事。 当中国的君主被扫入历史,在名义上不复存在以后,中国的专制统治阶层并没有放弃固有的忠孝观。这次他们把国家描绘成母亲的象形,让人民称国家为祖国母亲,让人民要感恩祖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保卫祖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因为是祖国养育了你,没有祖国就没有你,所以你要报效祖国。可是谁在代表祖国?是专制统治阶层,是他们设立的政府。并不是祖国需要人民的忠孝,是他们需要人民的忠孝,只是他们不敢站在人民面前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才躲在祖国这个面纱的背后。 当我们揭开祖国这个面纱,...

47 论立场:利益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点

利益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点。普通人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是非判断,都是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的。首先会不自觉的判断这个事情是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如果涉及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立即站在有利于自己的立场,然后从这个立场出发,得出一个是非判断的结果;如果不涉及自己的利益,那么就会选择一个公正的立场,然后从这个立场出发,得出一个是非判断的结果。这就是对于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观点,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这也就能解释,很多人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能做出公正的是非判断,可是一旦涉及自己的利益马上就无法公正的社会现象。 墨子在《非攻》中提到了这种现象:今有一人,到别人的果园里盗窃桃子和李子,大家知道这个事,都会谴责他,因为他这个行为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至于盗窃别人的鸡犬猪,大家会更加的谴责,因为损害别人的利益更多了;至于盗窃别人的牛马,那么大家的谴责就更加猛烈了,因为损害别人的利益又变多了;至于 杀人越货,大家知道后就更不能饶恕了。总之侵害别人的利益越严重,大家对他的谴责也会越强烈。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大家都能做出是非判断。至于两国开战,流血漂橹,杀人无数,其对人的侵害程度,远远大于杀人越货的行为,大家不仅不谴责,相反却歌颂战争。针对以上现象,墨子非常不解,他认为士人君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很显然墨子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并没有意识到普通人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最终得出是非判断。就盗窃和 杀人而言,普通人是旁观者,因为不涉及到旁观者的利益,所以他们能够做出公正的判断;可是两国开战,交战国的国民就变成了当事人,不在是旁观者,当事人自然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对战争做出是非判断。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杀人,人们会谴责杀人犯,却歌颂战争的原因。 墨子看到的社会现象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现象完全一致,这说明,从古自今,人们判断是非的方式,一直没有变化。自利的天性,决定了人在是非判断的时候,首先考 虑自己的利益,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是与非。 正是这种是非判断的方式,促使了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不断上演。也正是因为这种是非判断的方式,才需要通过中立第三方的裁判来解决矛盾和冲突。第三方作为旁观者,矛盾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所以他能基于公正的立场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 从解决社会冲突的角度来说,冲突的双方都应当跳出利益决定观点的思维,从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从而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解决冲突和矛盾。如果面对冲突,人们能...

46 论股市:背离本质的股市就是变相的赌场

股票是有实际价值的商品,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持有股票就是公司的老板之一,可以根据股权比例享有公司现在的价值;二是可以享有公司未来的价值。就是因为股票具有实际价值,所以当有人想要出卖股票的时候,就有人愿意购买。而设置股市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股票买卖双方的交易。 因为股票是有价值的商品,所以股市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购买股票的一方,可能因为公司的业绩下滑导致持有的股票贬值,也可能因为公司的业绩上升带来投资收益。 但是现在各国的股市早已背离了设立的初衷,所有的股市都在沦为变相的赌场,股票只是这个赌场的赌具,而不是具有实际价值的交易对象。购买股票的盈亏完全脱离股票的实际价值。交易双方也没有人再关心股票的实际价值,所有的股民都在幻想着可以通过炒股一夜暴富。可是就像赌博一样,赌客永 远都是赚不到钱的,能赚到钱的只有赌场和庄家。在赌场化的股市里,收取印花税的政府和收取佣金的证券公司,相当于稳赚不赔的赌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拥有资金和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属于庄家;普通股民是不断被宰割的赌客。虽然股民一次又一次的被洗劫,可是人性自利的法则,又总能让股民准备好下一次继续被洗劫。正因如此,政府、证券公司、庄家才能一次又一次的享受着洗劫股民的盛宴。 虽然股市不断在赌场化,但依然不能禁止股市的交易,因为市场经济需要给投资人提供退出投资的出路,也需要给投资人提供投资的途经。为了解决股市的赌场化,有两个办法可以实施。 其一、不限制公司的上市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基本条件,所有公司都有权利选择是否上市。股市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卖出和买入股票,那么每个公司都可能会有这个需求,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公司。在民主国家中,公民无论穷富一律平等,公民创立的公司也当然的应当无论穷富一律平等。有人或问一旦允许每个公司都是可以上市,那么必然带来公司为了上市大量造假。这个担心显然多余,既然每个公司都能上市,还有什么必要造假上市?如果确有造假,凡是实施欺诈的公司,统一按照诈骗罪论处,且实施参与诈骗的人首告免责的制度。此外,还要向投资人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这足以杜绝市场欺诈的行为。此外,当每个公司都可以上市的时候,市场的股票就会变得足够多。当股票足够多的时候,试图操纵股票进行炒作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其二、限制股票交易的频率。股市绝对不允许短时间频繁的买卖股票的行为。例如,凡是买入股票后,不超...

45 论炒作:应当被禁止的不劳而获的手段

      炒房、炒股、炒黄金、炒茶、炒期货、炒古董、炒新闻、炒作信息等等所有的炒作,其背后的动机无一例外是想要通过炒作获得暴利,否则炒作就不会兴起。炒作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手段。 不劳而获的行为要么应当被限制,要么应当被禁止。而炒作就是属于应当被禁止的一种。因为炒作对社会而言只有害处,没有任何好处。炒作的核心手段都是通过众人哄抬物价的方式,让炒作对象的价格 远远超过其本身的实际价值。只要炒作对象的价格上抬,那么最早参与炒作的人就可以获利。一旦有人通过炒作获利,获利的示范效应就会不断的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炒作。随着参与炒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被炒作对象的价格就会越来越严重的偏离其实际价值,炒作距离最终破灭的时刻也越来越近。直到炒作对象的价格已经高到,无法让人在入场的时候,炒作就达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因为已经没有新加入的人继续炒作,炒作对象的价格就无法再继续上涨,一旦炒作对象的价格无法继续上涨,早期加入炒作的就会开始抛售,接着炒作对象的价格开始一不断下跌,并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的炒作者都会因为参与炒作而受损。如果参与这个炒作的资金够多,那么炒作崩盘往往会带来经济危机,直接危害到全社会。 虽然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被炒作洗劫,却依然一次又一次的热衷于炒作,根本原因是人自利的天性永 远无法改变,只要发起炒作的人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就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洗劫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 面对无法自我主动克服的自利人性,民主国家需要用法律的方式禁止所有可能的炒作行为。一旦发现有炒作的苗头,政府就应当严密监控;一旦判断炒作即将开始,政府就要立即采取措施遏制炒作的趋势;一旦认定炒作已经开始,政府就要采取果断措施破坏炒作的发展,并追究炒作发起者法律责任。总之,民主国家的政府绝不允许炒作的存在。 对于公民而言,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想要通过炒作不劳而获的结果一定是让别人不劳而获。自觉杜绝所有的炒作行为,是民主国家公民的基本素养。

44 论信息:假信息比假货更暴利

    人类的所有交换可以分为三类:信息交换、物质交换、服务交换。 物质交换、服务交换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换。例如,我们去购买一个商品,我们首先会了解商品的情况,所以在物质交换之前我们就已经通过了解商品的情况进行了信息交换;我们去接受一个服务,我们也首先要了解服务的内容,所以在服务交换之前我们也已经进行了信息交换。因此,物质交换、服务交换都需要借助信息交换才能进行。 但是信息交换不一定需要借助物质或服务,例如,我们谈话交流是一种信息交换,但是这个交换不需要借助物质交换或服务交换来达成。物质交换和服务交换除了需要借助信息交换之外,交换的物质和服务,也会被人脑自动转换为信息进行存储。例如,我们买了一个杯子,我们自然会把被子的形状、颜色等信息储存到我们的大脑里。 人们交换信息的途径有五个,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最常用的信息交换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文字、动画、图形、声音这些是现在信息交换流传的主要形式。就像市场中总是会有假货一样,流传的各种信息中,也总有虚假信息。假货所以总是出现,是因为假货能够给造假者带来高额的利益;假信息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也是因为假信息能够给造假者创造高额的利益,而且假信息带来的利益, 远远大于假货带来的利益。正是因为假信息带来的利益巨大到无法形容,所以特别喜欢创造假信息的往往是政府。越是专制的国家,政府向社会传播的假信息越多,这些专制政府不仅自己创造传播假信息,还会默认或鼓动那些向自己献媚的奴才去创造传播假信息。这就是越专制的国家,反智信息越多的原因。 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分为三类,真信息、表演信息、主观信息。真信息就是事实;表演信息就是人为进行的一种表演;主观信息是从个人角度对事实或表演的评论。因此,一个信息,要么是客观事实、要么是人为表演、要么是主观评论。为了避免假信息的传播,需要在信息传播的源头对信息进行强制分类,例如,你想要在一个公众平台发布一段视频,在发生之前必须要标注清楚该视频是事实、表演或评论。否则无法发布。在标注后,如果发现标注与实际不符,则发布者轻则违法,重则是犯罪。例如,把表演标注为事实;把评论标注为事实,这都属于发布虚假信息,都应该受到处罚。如果发布虚假信息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诈骗,可能构成诈骗罪。 当然有时候一个信息中,有些部分是事实,有些部分是表演,有些部分是评论。例如,在一篇叙...

43 论罪与非罪:宁可放走坏人,绝不冤枉好人

国家对公民最严重的侵害,就是把一个无罪的公民判决成有罪,并导致公民遭受了刑罚。如果这种现象是极为个别的,那么说明这个国家司法体系是极其无能的。如果这种现象是普遍的,那么说明这个国家的整个治理体系已经腐败到应该被推翻重建的程度。 民主国家绝不允许把无罪的公民错判成有罪。所以在司法审判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罪与非罪。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古籍里说 “ 与其 杀不辜,宁失不经 ” ,西方法学理论说 “ 疑罪从无 ” ,这两种说法都在坚持一个司法理念,那就是 “ 宁可放走坏人,绝不冤枉好人 ” 。 任何一个国家,永 远都不可能做到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在民主法治的国家中,总会有些犯罪人逃脱掉法律的制裁。这些被放走的坏人,就是为了保护好人不被冤枉,所必须付出的社会代价。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坏人都会被放走,那么好人就更不可能被冤枉,这样好人在这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中,将会处于绝对安全的位置。 但是专制国家常常会把 “ 不放走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 作为自己的司法理念。这个理想化的司法理念,符合专制统治者一贯向国民展示的自己无所不能的风格,也符合专制统治者利用司法打击异己的要求。因为专制统治者清楚的知道,这个司法理念,带来的后果一定是放走了一批坏人,冤枉了一批好人。而被放走的那批坏人中刚好有统治者想要放走的人,被冤枉的那批好人中也刚好有统治者想要冤枉的人。这就是专制统治者,为什么会统一坚持这个错误司法理念的根本原因。 想要做到不冤枉好人,就必须坚持 “ 罪刑法定 ” 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处罚,都必须事先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只要没有被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都不属于犯罪,都不得处以刑罚。 想要做到不冤枉好人,就必须坚持 “ 程序正义 ” 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在追究公民法律责任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如果违反了法定的程序,那么就要作出对公民有利的结果。 想要做到不冤枉好人,就要充分的保障公民的辩护权。公民除了自己辩护外,必须要有律师为他辩护。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公民没有聘请律师,那么国家就必须为其聘请公益律师辩护。当坏人也能得到律师辩护的时候,就不用在担心好人没有律师辩护。 想要做到不冤枉好人,就要学习西方民主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公民是否有罪,最终由陪审团成员投票决定。这种制度避免了法官的专断,也能让判决结果更符合社会大众的期许。当然并...

42 论死刑:死刑是给谁准备的

只要搞清楚一个国家的死刑是给谁准备的,就清楚这个国家是为谁服务的? 当某一特定的群体,基本上都不会被判处死刑的时候,那可以确定这个群体就是统治者,其他群体是被统治者。例如,宋朝的士大夫基本上不会被判死刑,中共的官员也基本上不会被判死刑。 当某一群体,被判死刑的人数最多,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个群体是被压迫最严重的。例如,奴隶制度的奴隶们,君主制的贫民们。 当一个国家中,被判死刑的人非常分散,无法被明显的归类成某一个群体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民主国家。因为这类国家没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以不会出现统治者利用死刑打击被统治者的情况,所以就不会形成某一个群体被判死刑的数量极多的现象。 关于是否应该废除死刑这个问题。在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被判死刑最多的群体恰恰是最反对废除死刑的人。反对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如果废除死刑,贪官污吏就可以无法无天。这个非常愚蠢的理由,恰是中国人一直被愚化教育的结果体现。现在有死刑,贪官难道不是无法无天?现在有死刑,被判处死刑的贪官有几个?现在是谁被判死刑,基本上都是最底层的民众。死刑是给最底层的民众准备的,可是底层的民众却不切实际的幻想判决官员死刑。这个想法何其荒谬。 应该废除死刑吗?只要社会上还有 杀人行为或者有比杀人更恶劣的行为,那么就不应该废除死刑。既然杀人犯都可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能剥夺杀人犯的生命。同态复仇是一种最朴素最公平惩罚方式。如果废除死刑,那么意味着无论犯罪人实施多么恶劣的犯罪,都无法判处它死刑,既然无法判处死刑最多就只能是终身监禁,而在监禁过程中还需要纳税人供养犯罪人,这是多么荒诞的一个局面。纳税人作为犯罪的受害人,不仅无法让犯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还要供养着犯罪人。此外,人终究是要走向死亡的,为什么不能让一个罪恶累累的人提前接受死亡?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废除死刑都是错误的。 保留死刑不等于滥用死刑,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处罚方式,必须要严格限制其使用。每一个涉及死刑的案件,不论被告人是否认罪,都必须通过陪审团来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且在死刑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的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利,绝对不能允许错误判处死刑的案件出现。 总之,在面对死刑的案件,宁可放过罪犯,也绝不能冤枉好人。

41 论宗教:不能被统治者利用的宗教,就不是大宗教

人始终都活在意识之中。如果把人的意识分类,那么可以分为本能意识和社会意识。本能意识说的是人作为生物无需学习与生俱来的各种意识,例如,恐惧感、疼痛感等。社会意识则是基于生活习惯、人文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学习等因素所产生的各种意识。例如,国家概念、民族意识、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人为创造的,本能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不同国家的人,本能意识都相差无几,但是社会意识却千差万别。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一生的社会意识都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人,而不是来源于自我的创造。我们可以自我反省一下,我们头脑中的哪些意识观念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冷静的想一想就会发现基本上没有,我们的意识和观念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从外界进入我们大脑的。而宗教,就是人为创造的一套系统性社会意识。 生与死是所有的宗教都要围绕的两个核心问题。儒学只讲生,不讲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学不能成为宗教。宗教给人们一套从生到死的生活方案,告诉人们,他们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又该如何死亡,死后又会去哪里。当人们的意识里接受了这套方案,并且普遍信仰这套方案后,宗教就创立成功了。人们为什么会接受宗教提供的生活方案呢?因为生活无望的人们需要精神的安慰。宗教普遍是在社会阶级固化,贫富分化严重,底层人民生活无望的时代产生,因为这样的时代才最需要宗教的精神慰籍。而教宗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提出自己的教义,通过让民众信服自己的教义,达到掌控民众的目的。 所有的宗教都会基于人性自利的原则,给信徒好处,这个好处要么是此生的,要么是死后的,要么是来生的。总之,只要你信我,不是现在还是以后你一定会受益,这是所有宗教都必然具备的基本逻辑,否则宗教无法设立成功。为了推广自己的宗教,教宗在设置教义的时候还会设置推广宗教的奖励机制,让教徒通过传播宗教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就能让教义得到不断的传播,从而扩大宗教的影响力。 教宗创立宗教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获得统治权,宗教只是获得统治权的一种手段。正是因为教宗是为了获得统治权才创立宗教,所以宗教和统治阶层就有天然的契合性,只要统治者接受宗教,并成为教主,那么就可以利用宗教统治人民。当宗教和政权一旦结合,那么这个宗教就必然能够发展壮大。现在的世界性大宗教,都具有这个特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无法和政权相结合,那么这个宗教就无法壮大。中国的道教就是这个状况。 人类需要宗教吗?人类进入民主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一定不...

40 论儒家的同化功能:并不是一个多么光荣的事

中国人普遍以儒家的同化功能为荣。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旦在中国建立政权,最终都会选择推崇儒家,并尊崇中国自汉朝以来的社会制度。这个现象被解读为是落后的文化,向先进的文化学习,是中国的社会制度更加先进的体现。而实际上,这个解读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假设你是游牧民族的头领,控制了中国后,你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继续按照本来放牧和掠夺的方式进行统治,另一个选择是用汉族皇帝推崇的儒家制度进行统治。只要你是稍微有点分辨力的头领,你都会选择儒家制度,因为这个制度对统治者来说太好了。 刘邦在做皇帝之前是非常讨厌儒生的,因为以刘邦的智慧,他清楚的知道儒家是统治者的帮凶。可是一旦成为了统治者,刘邦立马认识到儒家对自己的价值,他清楚的知道尊崇孔子,有利于让汉家天下长治久安,有利于让刘氏子孙 稳坐帝王。这就是刘邦去祭拜孔子的根本原因,他表面上是在祭拜孔子,实际上祭拜的是自己想要的千秋万代。 与刘邦类似,游牧民族所以推崇儒家制度,根本原因是他们认识到儒家的制度非常有利于统治者。他们选择儒家,并不是因为儒家多么的先进,而是儒家极具洗脑和催眠功能,可以让被统治的臣民,不知不觉的接受自己的统治。让被统治的臣民,心甘情愿的做自己的奴隶。而作为统治者只需要不断的推崇儒家的先圣君师孔子即可。这就是为什么不管王朝如何更替,孔家永 远不会被灭原因。这也是不论王朝如何更替,所有的统治者都会推崇儒家制度的根本原因。 所谓儒家的同化功能,其根本原因是儒家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这和宗教只有和政权相结合才能壮大是一个道理。所以,儒家同化异族的功能绝对不是一件值得让中国人骄傲的事情,相反中国社会从秦汉以来,不断在专制制度中循环,始终无法有所进步,恰恰是儒家思想的毒害。 只要中国走向民主,儒家的社会治理方式一定会被抛弃,因为儒家的等级观念和民主的平等观念无法调和。虽然儒家并非一无是处,但儒家必然要为民主让路。

39 论拍马屁:拍与被拍必须平衡,否则会极度不适

喜欢拍别人马屁的人,也喜欢被别人拍;不喜欢拍别人马屁的人,也不喜欢被别人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要探讨下马匹平衡论。人不仅要时刻保持身体平衡,也要时刻保持心理平衡。不管是失去身体平衡,还是心理平衡,人都会感觉到极度的不舒服。所以人必须保持平衡。拍马屁这个事也讲究平衡,一旦失衡问题就很严重。当一个人把马屁拍了出去,那么他的心理就失衡了,他会不自觉的变得不舒服,这个时候他就极度需要有人把马屁拍回来,一旦有人给他拍马屁,那么他就会觉得极度舒畅,非常受用。为什么有人拍马屁的言辞让任何一个正常人听到都反胃作呕,可是领导听到后不仅不反感,却特别享受?这就是原因。因为领导给更高的领导拍了马屁,他需要人拍回来保持心理平衡,越恶心的马屁越能让他快速获得平衡,所以他绝对不会反感。 理解了马屁平衡论,就能理解为什么在公务员系统里最底层的办事人员对待人民的态度极度恶劣。原因就是他们在公务员系统里,需要给上级拍马屁,可是却没下级给自己拍马屁,这导致他们的马屁严重失衡。他们极度需要人给他们拍马屁,可是那些来办事的屁民们,又不会拍,于是他们就只能用态度恶劣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理解了马屁平衡论,就能理解为什么领导的官越大对人民的态度越好。因为官越大,给自己拍马屁的人越多,自己需要拍出去的马屁越少,所以根本不需要屁民们再给自己拍马屁,就可以保持心理平衡。 理解了马屁平衡论,就能理解为什么本来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人,一旦爬上最高领导人的位子,往往就会变得心理变态,而且担任最高领导人的时间越久,越心理变态。这是因为最高领导人不需要给别人拍马屁,可是所有的下属都要给自己拍马屁。马屁不断的进来,却拍出不去,这就导致最高领导人的马屁严重失衡。马屁失衡导致心理失衡,心理失衡表现出来的就是,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心理变态精神病。 理解了马屁平衡论,就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拍马屁的人听到拍马屁的话,就会非常反感。因为他不需要给别人拍马屁,他的心理本来就是平衡的,一旦接收到别人送来的马屁,反而会导致心理失衡,所以他本能的会排斥拍马屁。 探讨了马屁平衡论之后,就更能认识到马屁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马屁所以流行,根本原因是那些变成狗的人,需要用马屁来讨好主人,以此获得个人利益,于是在利益的去驱使下,马屁之风愈演愈烈。想要 杀死马屁,就必须从根源让拍马屁无法获得好处,否则拍马屁将伴随着人类社会一直存在下去。

38 论人变狗:人一旦变成了狗,它一定比狗还要狗

最早有一匹聪明的狼,它发现靠近人类的居住区就可以获得人类丢弃的食物,这要比捕猎轻松的太多,而且人类丢弃的食物要比捕猎丰富很多。于是它认为这是更好的生存之道。可人类对狼是排斥的,总是试图驱赶这匹狼,这匹狼为了讨好人类,就变得非常乖巧,它主动的摇晃自己的尾巴讨好人类,让人类感受到它没有 敌意。以此祈求人类能够接受它,给它一些残羹冷炙。当人类感受到狼没有敌意,只是想获得食物的时候,人类也不再过分的排斥这匹狼,毕竟本来就是要丢弃食物,给狼吃也无所谓。慢慢的这匹狼和人类开始靠近,狼为了讨好人类,就开始为人类看家护院,以此获得更多的食物。人类发现这匹狼的价值后,也愿意给狼更多的食物。当这匹狼成功获得人类的接纳,变得不再为食物发愁的时候,它就从一匹狼变成了一条狗。其他聪明的狼发现变成狗以后有这多好处,也开始纷纷效仿,慢慢的被人类接受的狗就变得越来越多。可是人类的残羹剩炙总是有限的,狗一多也会出现不够分的情况。这个时候,这些狗中的聪明者又发现,只要越会讨好人类,被分配的食物就会越多。于是聪明的狗狗们,开始努力比拼,它们要用尽一切手段讨好人类。一条狗会摇尾巴,另一条狗就要会看家;一条狗会看家,另一条狗就要会帮人类打猎;总之互相比拼,永无止尽。在这个比拼过程中,又有聪明的狗发现,讨好人类的方式不仅仅只是为人类做事情,还可以通过向人类表忠心的方式讨好,于是狗狗们又开始了表忠心大赛,在这场大赛中,有一条狗的出现,让所有的狗都不得不去吃人类的屎。因为这条狗向人类表忠心的方式,竟然是去吃人类的大便。虽然狗狗们看到这条狗吃屎都被震惊了,但是当它们发现人类认为吃屎就是忠诚的体现时,所有的狗狗都开始抢着吃屎。这就是狗为什么会吃屎的原因,也是狗为什么只吃人屎的原因。 狼可以变成狗,人也可以变成狗。总有聪明的人会发现做狗讨好主人,获得的利益 远远大于做人辛勤劳动获得的利益。于是在人类社会中,所有长着人类外形的人,就慢慢的变成两类,一类是靠自己的劳动谋求生活的人,一类是靠讨好别人谋求生活的狗。一旦一个人放弃做人,选择做狗,那么它就变得毫无廉耻,毫无底线,它的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顺从主人、讨好主人。因为只有顺从主人、讨好主人,狗才能获得它想要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长着人的模样,却不干人事的原因,因为它们已经不是人,而是狗。人一旦变成了狗,它也会和狗一样吃屎。狼变成的狗只吃人屎,人变成的狗不仅吃人屎,它会...

37 论宋明亡于蒙满:牛马不会在乎谁是他们的主人

宋明亡于蒙满让人非常困惑。在人口决定战争胜负的冷兵器时代,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汉族人,如果真的要反抗,蒙古人和满人是根本不可能对汉族人实施统治的。可是偏偏汉族人就不反抗,甘愿被异族统治近 400 年。这个问题,从现代人的角度,似乎是无法理解的。可是当你明白,牛马不会在乎谁是它们的主人,奴隶不会在乎谁是奴隶主的时候,你就能明白宋朝人和明朝人不去反抗的原因。在宋明王朝的末期,统治者无不把人民当作牛马奴隶一样的压迫、剥削和奴役。在这种情况下,当遭遇外 敌入侵,底层的人民不可能有积极性与政府一起抵抗外敌的侵略。此外,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外敌胜了,还是朝廷胜了,自己都一样是要交粮纳税被奴役,谁胜谁败完全不影响自己的悲惨命运,既然如此人民为什么要用生命去抵抗外敌?既然都是做奴隶,那么给谁当奴隶不是一样呢?相反,人民不仅不愿意帮助朝廷抵抗外敌,反而乐于看到朝廷被外敌侵略。因为在人民心中,外敌暴揍朝廷的时候,似乎也在帮自己泄愤。这和我们被村霸欺负后,看到村霸被隔壁村的人暴揍,心情无比舒畅是一个道理。 人民乐见朝廷被外 敌暴揍的现象,并不是宋明末期所独有,任何一个政权只要把民众当牛马奴隶一样对待,一旦遭遇外敌的侵略,民众都会乐意看到这个政权被摧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信,如果明朝的北京保卫战不是发生在明朝的初期而是末期,那么就算同样是有伟大的于谦作为领导者,结果一定是失败,而不可能是成功。因为明初的人民知道,如果蒙古族再次入主中原,那么自己将沦为奴隶,可是做明朝的百姓好过做奴隶,所以人民看似在帮助朝廷抵抗外 敌,实际上也是在帮自己抵御外敌,这是北京保卫战能够取胜的根本支撑。 也是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从日本侵略中国失败这个事实,推论得出民国政府对待民众要 远远好于清政府的结论。 知史以望来者。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政府将民众视为牛马一样奴役,那么一旦遇到外 敌,其结局一定和宋明朝廷一样。想要避免宋明朝廷的结局,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把民众当作国家的主人,而不是政府的奴隶。因此,只有真正的实施民主制度,才能够避免国家亡于外敌的入侵。实施民主意味着民众作为公民,真正的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怎么可能放任国家的灭亡。一旦国家灭亡,公民就从国家的主人变成敌人的奴隶。所以只要有外敌入侵,人民自然会无条件的为自己而战,如此才能确保国家再无外患。奴隶不会在乎谁是奴隶主,但是主人一定不想沦为奴...

36 论死亡:最大的公平就是死亡

我们终究都会走向死亡,可是我们却总有一种认为自己会永 远活着的错觉。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总是不自觉的假设自己会永远存在。我们会本能的回避死亡,不仅仅是在身体上努力避免死亡,心理上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恐惧死亡。纵使历史无数次证明人不可能长生,我们依然在努力延长生命,甚至幻想长生不老。所有的这些,根本原因都是人时刻都受到存在力的指引。存在力让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试图永远存在,所以恐惧死亡,变得那么的自然而然。 从对待死亡这个问题上,可将中国的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是秦汉以前,一段是秦汉以后。秦汉以前的中国人对待死亡似乎并不恐惧,春秋战国期间出现了太多无惧生死的历史人物,而且他们都是在可以逃避死亡的情况下,为了心中的信念甘心赴死。例如,伯夷叔齐饿死也不食周粟,晋国的太子申生、大臣荀狐、楚国的伍奢父子、齐国的太史兄弟、卫国的急子、以及专诸、豫让、聂政、侯赢、荆轲、尾生等等。可是在秦汉以后,这种无惧死亡的人物变得非常罕见,一个朝代几百年可能就只几个甚至一个没有。 从逻辑上来说,能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是人文先进的一种体现,这种先进的精神应该得到发展进步才对,可是为什么秦汉以后这种精神逐渐衰落。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为什么会演变成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苟且。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大一统的皇帝极度恐惧不怕死的人。一旦人不惧死亡,那么他可以反抗一切统治的力量,如果民众都不怕死亡,那么统治者在民众面前立刻就变得脆弱不堪。当刘邦得知田横在距离长安三十里的地方自 杀后,刘邦是惊讶的,让刘邦震惊的是田横的两个随从在安葬田横以后在田横的墓前自杀,让刘邦恐惧的是一起随田横逃到海岛上的 500 名壮士,听说田横自 杀,也都集体自杀。刘邦虽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是在田横和田横的追随者面前,刘邦什么都不是,因为这群人死都不怕,难道会怕一个皇帝吗?田横和田横的追随者宁愿自杀也不接受刘邦的统治,刘邦的皇帝权威在田横面前荡然无存。所以只要大一统,统治者就必然努力让人民恐惧死亡,因为只有怕死的臣民才最好统治。为此,统治者不断的给人民灌输各种怕死的思想。这就是秦汉以后中国人变得越来越怕死的原因所在。 可是无论我们多害怕死亡,死亡都不可避免,既然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害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越来越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才对。我们应该认识到死亡是社会最大的公平,正是由于人会死亡,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如果真的有人可以不...

35 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上帝一定会选择市场经济

      除非是由上帝来制定经济计划,否则计划经济永 远都不可能成功。如果真的是上帝来制定经济计划,那么上帝一定是顺应人性,让每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经济计划,其结果依然是市场经济。 只要这个国家是真的民主国家,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奉行市场经济制度。因为民主的核心就是让公民自己选择,这里的选择毫无疑问要包括经济上的选择,当在经济领域是每个公民自己选择的时候,其结果一定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或许不是最完美的经济制度,但对于人类而言,市场经济一定是最好的经济制度。 鼓吹计划经济的人一定是专制统治者或是他们的走狗,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不能控制经济,就无法控制权力。而计划经济恰恰可以让政府牢牢控制经济,所以专制社会的统治者一旦发现计划经济的这个特点,就再也无法放弃计划经济。这就是中国所有的帝王无不把汉武帝作为自己导师的根本原因。因为汉武帝推行的盐铁国营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法,这个手法实现了 “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的统治现象。而实际上,所谓的民不加赋只是表面现象,政府只是换一种搜刮的方法罢了,本来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是直接提高税赋,现在税赋不变,但是要求百姓必须买国家销售的盐和铁器,只要适当降低盐铁的品质或提高盐铁的价格,就可以增加收入。政府增加的收入,最终还是来源于百姓,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 “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 。正因为这种国营经济制度由极大的迷惑性,所以从汉武帝开始,直到今天依然被政府大力推行。 专制统治者也清楚的知道,国企的经济效益肯定比私企的经济效益差,但是国企可以轻易被控制,私企却不容易被控制。站在维护权力的角度来思考,一定会优先选择国企。私有经济越强大,政府的管控力越虚弱,所以扶持国企,打击私企是专制者必然的选项。 不论专制统治者如何美化计划经济,如何鼓吹计划经济,都无法掩盖他们是为了 巩固统治权力才选择计划经济的事实。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的效益远远不如市场经济,在事实面前,依然美化并鼓吹计划经济的人,一定不是基于公义,而是基于私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制者又开始幻想,如何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更优的经济计划。这其实是个误区,不论技术进不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帮助计划经济成功,因为专制统治者在制定经济计划前首先考 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其次才会考虑经济效益,所以无论他们怎么制定计划,计划实施的结果一定是对他们有利的,...

34 论等级观念:公民只有职业观,没有等级观

等级观绝对不是人类天然的观念,而是专制统治者为了便于对人民的统治,刻意制造出来的一种观念。古今中外,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广等级观念,因为统治者清楚的知道,只要人民普遍接受等级观,他就可以轻松的统治人民。又因为专制统治者推行人治,排斥法治,在人治的社会体系下通过等级来构建社会秩序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所以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曾经被等级观念所统治。这就是,直到今天等级观念依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典型的等级观思想,所以只要是中国人就有一定的等级观念,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可是像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首相直到现在依然向国王行屈膝礼这就让人无法理解。由此可见等级观念对人类的毒害之深。 人类历史上统治者为社会设计的等级观,主要分两个类型。一种是可以跨越的等级观,一种是无法跨越的等级观。可以跨越的等级观说的是,底层人民有机会可以从较低的等级上升至较高的等级,当然最高的等级是永 远无法达到的。中国的君主制是这种等级观的典型代表。无法跨越的等级观说的是,人民在不同的等级之间无法跨越,人民永远被锁定在自己的等级上,较低的人民没有任何机会可以上升到较高的等级。且这种等级观,一旦人民普遍接受,就会丧失反抗意识,因为等级较低的群体,会在心理上完全接受被统治剥削的安排,且认为永远无法改变。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典型的代表。 专制国家需要等级观念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民主国家需要破除等级观念对民主思想的荼毒。等级观念与民主思想天然的水火不容。如果一个国家看上去是民主的,但社会上的等级观念却普遍存在,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最多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形式民主国家。 真正的民主社会所有的人民都是公民,所有的公民都在一个层级,公民之间没有等级区分。公民之间只有职业上的区别,没有社会等级上的区别,只要公民不在工作时间,所有的人都完全一样,都是公民。 一个公民可能是教师、医生、工人、企业主、公职人员、政府官员等等,但这些不是身份,只是职业。每个公民都有两个社会角色,一个是职业角色,一个公民角色。 从职业的角色来说,职业只是每个公民谋生的方式,而且职业并不是固定的,是可以自由的切换,所以本质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谓职业可以自由切换,说的是原则上在民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成为任何一种职业角色。一个公民的职业过去是工人,现在是医生,...

33 论公有制和私有制:只有人人有私,才能大公无私

公有制是人类的一种无奈。在个体无法独立生存的原始社会,人类必须依靠群体互助共同劳动才能够生存,既然是共同劳动,那么劳动所得的财产,自然属于公有。这时人类必须通过公有制来保障族群的存在,来延续社会的发展。又因为人类的生产力有限,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富可以剥削,所以公有制的管理者也无法利用管理的便利剥削被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公有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制度。但公有制也仅能在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制度优势。这也是,一旦社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管理者就会不自觉的实施公有化的原因所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个体的生产能力达到不依靠群体也可以生存的时候,公有制就无法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因为如果继续实施公有制,那么就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因为在公有的制度下,多劳动并不会多受益,少劳动反而可以多收益,人们会本能的选择少劳动;另一方面是公有制必然会带来极为严重的社会剥削。因为公有制的管理者一定无法逃脱人类自利的本性,他们一定会把公有财产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财产表面上是人人公有,实际上是管理者的私有。只需看看那些实施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公有制给社会带来的剥削危害, 远远大于私有制给社会带来的剥削危害。 公有制的两个危害,对社会而言是致命的。其不鼓励劳动的一面会让社会的总体财富越来越少;其严重剥削的一面让社会不断变少的财富又都集中到管理者手中,公民生活水平越变越差。这就是只要实施公有制的国家,无一例外都不能改善公民生活的根本原因。 总有人认为,只有实施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持这种论调的人,要么是懒汉,要么是傻子,要么是骗子。懒汉想少劳动多受益,所以希望公有;傻子是真的以为公有可以消灭剥削实现平等;骗子是清楚的知道公有制对社会不利,但他想成为公有制的管理者、剥削者,所以他支持公有制。 私有制最能鼓励社会劳动,最能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对于私有制的这个优势,没有人会否认。反对私有制最大的动因是私有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剥削,社会剥削又引发极大的社会不公。不可否认,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剥削问题需要解决,但解决的方式绝对不是废除私有制,推行公有制。 通过《论剥削》这篇文章的讨论,我们已经认识到剥削并不全是有害的,社会需要解决有害的剥削,而不是禁止所有的剥削。只要社会能够有效的解决有害的剥削,那么就可以解决私有制带来的社会剥削危害。解决之道,已论述在其他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