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论孝:只有伟大的儿女,没有伟大的父母
我们总会认为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孝是应该的。实际上我们的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父母的爱谈不上伟大,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爱自己的本能。子女承载了父母的基因,子女延续了父母的存在,子女是父母的分身,爱子女在本质上就是爱自己,既然是爱自己,当然就不能称之为伟大。
相反,人在本能上是不需要孝敬父母的。虽然人在年幼时被父母抚养,得到了父母的爱,但是在人成年后也会抚养自己的子女,也会把爱给自己的子女。在这个不断繁衍传递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爱,也付出了爱,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人就算不孝敬父母,也是基于生物自利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是人类的伟大就在于在某些方面可以违背自利的天性,而孝就是其中一种。当某个行为违背了自利的天性,且又是善良的,那么这个行为一定是伟大的,所以孝称得上伟大。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把已往的认知更新为,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子女的孝是伟大的。
忠孝是中国人最核心的两个人生追求。若能忠孝两全,就可以称得上完人。这种忠孝观,表面上是忠诚于国家,孝顺于父母。而实际上忠诚的对象是君主,因为君主代表国家,孝顺的对象也是君主,因为君主是君父。不仅君主是父亲,君主的正妻也要母仪天下,普通的官员也被称为父母官,所以对于一个百姓来说,每个人都有三类父母,第一个类是真父母,第二类是父母官,第三类是君父国母。这样对一个百姓而言,孝顺就意味着要孝顺以上三类父母。而这恰恰是统治者所需要的。与此同时,统治者还可以利用百姓的真父母给百姓灌输孝顺的观念,因为真父母也是孝顺的受益人,他们自然会乐意灌输这种符合统治者需求的观念。正因如此,不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如何更替,任何一个君主上台,他们都会大力推广忠孝观,因为他们都需要用这个观念来统治百姓。回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凡是被统治阶级大力推广的,对老百姓而言都不是好事。
当中国的君主被扫入历史,在名义上不复存在以后,中国的专制统治阶层并没有放弃固有的忠孝观。这次他们把国家描绘成母亲的象形,让人民称国家为祖国母亲,让人民要感恩祖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保卫祖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因为是祖国养育了你,没有祖国就没有你,所以你要报效祖国。可是谁在代表祖国?是专制统治阶层,是他们设立的政府。并不是祖国需要人民的忠孝,是他们需要人民的忠孝,只是他们不敢站在人民面前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才躲在祖国这个面纱的背后。
当我们揭开祖国这个面纱,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人民养育了人民,国家对人民没有养育之恩;是人民构成了国家,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人民。
当国家走向民主,还需要忠孝观吗?需要,但不需要专制统治的忠孝观。公民忠于国家,等于忠于全体国民,忠于全体国民就不得有损害国民的行为。公民孝敬父母,让自己的孝心陪父母度过余生,也是每个公民被称得上伟大的体现。所以,不损害其他国民的利益是民主国家的忠,孝敬自己的真父母是民主国家的孝。
评论
发表评论